夫工业者,国之根本。传统制造业“向智”蝶变的华丽转身,科技赋能传统行业的智能升级,实现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低碳化与可再生化,是山西省奋力蹚出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必经之道。
富士康科技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科技制造服务商,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今年前10个月,太原富士康实现工业总产值930.87亿元,全年将首次突破1000亿元,成为山西首个单体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工业园区。富士康旗下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业富联”)依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双轮驱动战略,赋能山西在跨越发展、转型升级的能源革命道路上按下“快进键”。
科技赋能,点亮能源革命新引擎
机器轰鸣、煤尘飞扬……过去传统的采煤场景在三晋大地的许多煤矿已成为历史。作为老牌工业基地,曾经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在山西省转型发展的助推下加快扭转,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重任倒逼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智慧矿山势在必行。
矿井下煤岩识别技术精准预知煤层变化趋势,智能系统大脑指挥挖煤机采掘作业,高效的数据采集和信息传输系统实现矿山的人、机、物的全面互联……记者所看到的正是在工业富联晋城智造谷所展示的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凭借在制造领域的专业积淀,以及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先地位,以智能采掘面为切入点,大力发展5G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矿山绿色智能开采与智慧式管理运行,真正赋能山西能源革命。”晋城智造谷负责人袁晓波告诉记者。
去年12月,晋城智造谷与太原理工、晋城市工信局、晋城市能源局签署“5G智慧矿山联合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年7月17日举行的工业富联上市三周年暨高峰论坛上,晋城智造谷同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城移动及多家公司签署智慧矿山互联网平台战略合作协议,以共同赋能的角色牵引和推动省市智慧矿山的建设。
矿用煤截齿是采煤及巷道掘进机械中的易损件之一,是落煤及碎煤的主要工具,好像“牙齿”一样,在煤层下“削铁如泥”。经过努力,晋城智造谷自主研发出晶粒度达到7微米的矿用煤截齿,实现进口替代的同时,产品性能也同步提升。今年1月1日,智造谷第一条年产200吨专用于煤截齿的“工程用超粗硬质合金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与此同时,结合工业富联在合金产业十余年的智能制造经验与成果,向晋城190余家煤矿企业进行输出赋能,助力区域行业转型升级。
过去几年,工业富联山西区域立足于自身老牌制造业优势,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双轮引擎同步发力,以装备、工具、材料的“三硬”技术加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软件的“三软”技术,开启赋能山西、赋能能源革命的加速度和新活力。据专家测算,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的实现,将会大大减少井下作业矿工数量与次数,矿井智能化工作面达到100%,与之带来的安全系数提高至少50%,真正实现了矿井的安全高效、低碳开采。
智能制造,引领制造未来
蘸墨润笔、转移位置笔走蛇龙,点梅润花、灵活自如落笔一红,一张梅花国画俨然完成……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大师”正是有着“福匠”爱称的工业机器人。
“福匠”做国画,工业富联(晋城)机器人研发处的负责人武卫兵有着满满的自豪感:“将高新科技和传统文化艺术魅力结合,就一定会得到完美演绎。”
武卫兵带领的智造团队让机器人舞起回春妙手,既能“文”也能“武”。这里造出的“明星机器人”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爱好书法的小清新型、会画国画的高雅型、喷涂焊接组装的全能型……一个个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工业机器人,成为了山西智能制造的新名片。
在研发处的测试车间,100多台工业机器人正在做着多关节运动,动作娴熟,整齐划一。曾经人们只能在科幻电影中见到的各类机器人,如今在智能工厂里已是“机器人总动员”。这里月产工业机器人达到1000多台,每个月装载车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省内外各企业,工业富联山西区域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
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的跨越,离不开以工业机器人为先遣兵的智能制造抢占能源转型的变革先机。
车间黑黢黢,空无一人。红绿灯交替闪烁,机器小车运用信号数据,处理着搬运、储存、传送物件等。这是工业富联(太原)“熄灯工厂”的场景,工业机器人可实现从自动上料、零件加工、智能补正、自动检测到智慧物流的完整生产流程,达到“刀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记者见到工业富联(太原)技术赋能中心经理李宏时,他刚刚结束一场会议。“我们就是要依托工业富联自身的智造优势,切入传统制造产业链,帮助企业提升产品价值链。”
由工业富联技术赋能中心研发的滚压成型自动化线,从真空练泥至挂釉已成功落地应县天美瓷业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品质稳步上升。后续技术赋能中心将开发自动上泥、自动装窑车、自动下窑车、自动贴花、自动移印、自动包装等全套设备,实现全自动、数字化,最终实现整个生产车间的无人化。
工厂的自动智能化将赋能朔州打造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目前,李宏团队正积极拓展交通、食品、印染、光伏及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行业领域,用科技赋能努力实现“由点及面、满面开花”。
“熄灯工厂”的实现,将提升生产效率30%,降低库存周期15%,减少生产人力92%,对于过去几十年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类企业来说无法想象,但工业富联正一步步将梦想变为现实,逐步推动企业从精益工厂,到自动无人工厂,再到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工厂的蝶变。
技术加持,赋能“碳中和”
作为能源大省,山西肩负着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的国家使命,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可想而知。面对愿景,工业富联助力全省能源结构转型迅速按下“快进键”。
既做“绿色发展”的推动者,更做“绿色智慧”的赋能者。在工业富联(太原)能源动力处能耗在线监测室,由27块屏幕组成的巨大电子屏映入眼帘,屏幕上实时显示园区各生产单位的电力、燃气、热力、用水和空压数据,以及一周内的能耗分析。
“只要是关于企业的各项能源数据,这里都可以一目了然。”能源动力处负责人李晓说,这就是生产单位的能源管理大脑,通过智慧厂务系统,综合提升制造环境中的环保、安全、用电、用水等方面的使用效率。
智慧能源大脑的背后,是工业富联作为一家智造企业的初衷坚守和必经之路。工业富联在太原、晋城两地厂区都设有节能降耗工作推动组,通过每年度设定节能减排目标,倒逼企业在能源管理、制程优化、技术创新、资金投入、项目实施等工作上跑出加速度。
工业富联在晋城部署矿用高端精密材料及工具生产项目。改善后,单个厂区钨矿、水电等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30%,年节电100万千瓦时,年节省水资源使用量6万吨,年度循环使用碳化钨材料300吨,年节省电量可供3000户居民使用一年,年节省水资源可供2000户居民使用一年,每2年可少开一座矿山。积极对外赋能,推动清洁技术在全行业的应用落地,正是工业富联赋能“碳中和”之路的必然。
工业富联山西区域一直致力于从“源头”解决能耗问题。大到空压机余热回收、油雾机变频、磁悬浮冰水机应用等节能项目,小到LED节能灯具、清洁原材料的使用以及货物运输小车换为电动车辆的改变,工业富联山西区域的两个厂区,各项节能数据逐年创新高,节省成本达数千万元,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业内领军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致力推动山西省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方向转型升级,做到真正赋能山西。”富士康山西地区负责人贺启华说。(记者曹秀娟)